癫痫的预防保健 癫痫的预防保健一直倍受医生和患者的关注,虽然目前尚无完整的方法能完全防止癫痫的发病,但预防保健措施对某些癫痫来说具有一定意义,特别是对己患癫痫者有阻止或减少其发作的作用,这项工作的积极开展,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,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 (一)提倡优生优育 “优生优育”是我国多年的号召,只有做到这一点,才能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。癫痫患者择偶时,应避免与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结婚,禁止近亲结婚,禁止男女双方均有原发性癫痫病史的患者结婚,因为他们结婚,大大提高了癫痫病的发病率。癫痫病人所生第一胎为癫痫患儿,不要生第二胎,女性患者如果有明确的遗传史,应尽量禁止生育,做到上述几点会使癫痫发病率大大降低。 (二)妇女要注意孕期保健 妇女怀孕后,不要盲目服药,如果患病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,因为某些药物有致畸作用,尤其是妊娠前三个月,药物的致畸作用尤为突出。不要过多接触射线,各种射线(包括x线、Y线及家用电器、电视、电脑向外辐射的射线)对胎儿均有引起先天发育缺陷的可能,故孕期妇女尽量避免在高辐射环境下工作生活。还有,要防止孕期各种病毒、细菌感染,定期进行产前检查,如果B超检查发现胎儿发育明显异常,应及时终止妊娠。如发现胎儿脐带绕颈,应及时行剖宫产。分娩时尽量减少胎儿缺氧、窒息、产伤,尽量避免使用产钳、胎儿吸引器,这些助产器常会导致婴儿颅内出血、脑损伤,遗留导致癫痫的隐患。 (三)对于小儿(4个月一5岁) 应避免感冒、扁桃体炎、肺炎及惊吓导致的发热,如体温超过正常3℃左右,应及时对症处理,避免发生热性惊厥,因热性惊厥反复发作,可造成脑组织缺氧,产生继发性脑损伤,这是癫痫发生的病理基础。据国内报道,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发生率为3.8%^-20%,所以,如果小儿发热体温超过38. O 'C,家长一定注意及时处理,及时就医。 (四)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颅内感染 如各种脑炎、脑膜炎等,上述疾病导致大脑皮层炎症和水肿,引起癫痫发作。后遗症期由于脑实质内m痕形成和脑膜粘连,也能导致癫痫发作。所以颅内感染应早期诊断,积极治疗,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。 (五)注意人身及交通安全,防止颅脑外伤导致的外伤性癫痫 外伤后癫痫的发生率为0.5%^-50%,昏迷时间越长,脑实质损伤越重,发生率越高。如急性期颅内血肿压迫,脑实质损伤后水肿导致的颅内高压,都可导致癫痫发作,颅脑手术后的损伤、脑挫裂伤后脑萎缩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,脑细胞功能紊乱,发生癫痫。 (六)避免大量饮酒所致的酒精中毒后癫痫 长期大量饮酒除可引起胃炎、胰腺炎、肝损害、心律失常、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外,最主要的是神经系统毒性,使体内维生素B1缺乏,造成脑组织代谢障碍,发生脑萎缩,造成癫痫发作,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低下,记忆力减退,甚至痴呆。急性乙醇中毒可直接引起癫痫发作。另外酒后生事、打架斗殴或发生交通事故,造成颅脑外伤,可引起外伤后继发性癫痫。(七)在我国引起成年人癫痫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脑寄生虫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,卫生状况的改善,脑寄生虫病引起的癫痫有所减少,此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华北、东北、云南等地。由于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,使虫卵进入体内,随血循环寄生于大脑皮层,引起癫痫发作。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饮食、饮水卫生,如果病人有皮下结节,有癫痫发作应尽早做头颅CT, MR I检查,以发现病灶,及早治疗。 (八)老年人应注意身体保健 积极防治高血压,动脉硬化,避免脑血管意外发生,减少脑血管病导致的继发性癫痫。脑血管病急性期并发癫痫者预后较差,后期主要由于胶质增生,w痕形成,脑萎缩,代谢紊乱,脑供血障碍等引起癫痫发作。 (九)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 定期检查血糖,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,因为低血糖,高血糖,非酮症高渗性昏迷,酮症酸中毒都可引起癫痫发作。一旦癫痫发作,应查明病因,积极治疗原发病,单用抗癫痫药难以取得好的疗效。 心理调解预防癫痫 (一)自我心理调适 癫痫患者一旦被确诊,必定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,很多人或多或少会存在心理问题,常会有绝望心理。癫痫的用药期往往很长,部分患者可能要终生用药,加之日常生活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,特别是与疾病相关的事情,往往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,这样对疾病的转归相当不利。所以患者面对这些问题时,应积极应对,及时自我疏导,趋“利”避“害”,必要的时候求助于医生,将这些不利心理问题化解。而做到这一点,患者首先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,虽然癫痫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根治手段,但总体来说,它的短期控制还是较满意的,而现代医学发展迅速,患者应该意识到一定会有更趋完善的治疗手段问世,坚定信心,持之以恒,疾自去矣。 其次,患者应该明确:人的认知观念完全源于他对周围环境的觉察,这种觉察往往受个体先占观念及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,并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,感觉并不等于现实,“走极端、公式化”、“想当然”等必然导致对现实认识的偏差,造成对现实认知的一种假象。而这种情况下,患者一定要尽量积极调整心态,对自己重新作个准确的评估,从而对消极的感觉产生免疫。通常采用填写“三栏对比表”、“日常活动表”等方式完成认知预演及行为治疗中的自信训练、角色扮演等技巧,也有助于让患者从实际操作和行为中改变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。 (二)自我行为纠正 癫痫患者的自我行为纠正实际上也是一种行为疗法,通过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,纠正一些不良行为,以避免由此引起的负面效应。现简介几种行为纠正的方法: 1.隐蔽法(Cover methed) Caetula (1971年)首先提出这种行为疗法,称为隐蔽消退法。让患者在幻想中产生有关焦虑紧张的问题行为,然后在意象中不再接受任何阳性强化刺激,让它逐渐隐蔽消退。有些学者对促发癫痫的刺激采用这种隐蔽的脱敏法而达到缓解。这种治疗的目标是针对与癫痫发作有关的焦虑情况,通过减轻或消除焦虑来达到预防发作的目的。 2.指示控制法(cuecontrolled method) 让患者在幻想中惯用与促发癫痫刺激相反的一个词或策略。告诉患者在非治疗期间,当促发癫痫刺激出现时,使用一个指示词来抑制它,例如焦虑可作为促发癫痫发作的一个部分,在松弛状态期间,让患者在幻想中暴露一个焦虑的环境,并让他联系这种情况说出或想出一个“松弛”的词,当日常生活中遇到焦虑情境时,这个词可用来引起松弛状态,然而在某些癫痫病例中,焦虑或警觉的增强是癫痫发作起病的一个部分。这种指示控制松弛较为适宜;其他病例,让患者采用警觉策略较为妥当。有人采用进行性松弛,使患者在幻想中有足够隐蔽的暴露。但当先兆发生时,让患者握紧拳头来警觉自己,并响亮地说出“停止”之词和尽量保持警觉。这是一种“指示控制警觉”,这种方法仍需进一步评价。 3.松弛技术(re一axing technipues) 癫痫患者在精神紧张时可以诱发癫痫发作,而松弛技术的目的正是消除紧张,这样可避免癫痫发作,同时对癫痫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等也有效。这种技术就是训练一个人能系统地检查自己头部、颈部、肩部、背部、腰部、四肢的肌肉紧张情况,训练如何把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。方法很简单,就是坐在椅子,或躺在床上,半闭着眼睛,全神贯注身体的各部分肌肉,并且按次指挥自己紧张着的肌肉松弛下来,以便达到全身松弛的状态。当学会放松方法后,如再遇到紧张则采用此法使其放松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 (三)自我监查保护 癫痫患者的自我监查和保护是癫痫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重要策略,大致有以下内容: 1.避免诱发因素,注意发病前兆 癫痫病人要调畅情意,控制情感,勿过喜过悲,勿思虑过度,不能过劳,保持充足的睡眠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尽量少看电视,不玩电子游戏,在电脑前操作时间不宜太长,少玩麻将,少饮酒等等。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少诱发因素,对癫痫的治疗也能起到积极作用,另外,有些癫痫患者发作前常出现一些征兆,如头晕、头痛、唇 麻等,患者要注意观察。出现这些征兆后,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,就近坐下或躺下,避开锐器,以免跌伤或撞伤。 2.坚持治疗 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患者应该持之以恒坚持治疗,切勿急于求成,盲目加大剂量,或在病情暂时稳定后突然停药,这样均会引起很大的不良影响。一方面,由于抗癫痫药物或多或少地有副作用,超剂量使用对病人自身其他脏器造成严重损伤;另一方面,癫痫的药物治疗必须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一定的有效浓度,才能控制发作,而突然中断用药势必会打破这个平衡,引起癫痫复发或持续状态。停药中或停药后复发者,应立即给予以往控制发作的剂量重新治疗,必要时考虑终生用药。所以癫痫患者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治疗,坚持服药。 饮食预防癫痫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:在人的日常饮食中,一些食物对于癫痫的发作有一定影响。其中一些偏于碱性的食物可以诱发癫痫发作, 一些偏于酸性的食物则可以抑制癫痫发作。而中医古籍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普济方》等都有提及用鸡蛋治疗痫证,所以对于癫痫患者来说,科学合理的饮食,不仅可以供给患者足够的营养,而且对病J清的控制起着一定积极作用,具体做法如下: 1.多进酸食少食盐 酸性食物提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、维生素B6等,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,从而弥补癫痫患者,特别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的一些神经递质的缺乏,减少癫痫的发作。传统食物中酸性食物大致有:花生、核桃、猪肉、牛肉、鸡、鸭、鹅、鱼、虾、蛋类等等。癫痫患者可以据此适当调整自己的食谱,合理搭配。另外有研究表明:癫痫的发作是由于神经过度放电所致,而当人体短时间内过量地摄入食盐后,高浓度的钠盐可致神经元过度放电,从而诱发癫痫,故人 们常津津乐道的“少盐多醋”的养生之道,对癫痫患者依然适用。 2.多进食豆类,谷类食物 有研究表明,豆类食物和谷类食物(如黄豆、扁豆、小麦等)富含微量元素锰,而有调查显示:1/3癫痫儿童血清锰低于正常儿童,曾有一个15岁患儿其血清锰比正常儿童少一半,所以多进食豆类及谷类食物,可补充癫痫患者锰的摄取不足。另据研究表明:正常大脑细胞存在一定量的磷酸酶物质,但癫痫患者的大脑中严重缺乏这种酶,而豆芽中富含硝基磷酸酶物质,故进食豆芽能补充磷酸酶不足而缓解病情。 3.控制饮水 有学者认为“间脑是人体水液调节中枢,大量液体进入体内,会增加间脑的负担。从而诱发癫痫。”而且有些癫痫患者往往在憋 尿的过程中,突然发病,大概也因为过量饮水后造成膀肤过度充盈,从而产生较强的电冲动,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。 4.食物保健 食物保健是中医康复的方法之一,具有营养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,辨证地使用药膳可有利癫痫患者的治疗和康复,兹介绍几种方法如下: (1)萝卜l000g,白胡椒20g,猪头一个加水适量煲熟,加调味品,每月1-2次进食。 (2)大枣30g,白胡椒15g,冰糖50g,浮小麦log,水煎服,隔日1剂,分2次进食。 (3)黄瓜藤60g(剪短)加水3杯,煎取2杯,分2次,口服。 (4)松子炖羊脑:羊脑1具,构祀子30g,加水少许,入沙锅,文炖1小时,分2次服,每月数次。 针灸预防癫痫 1.体针 发作期取穴:人中,十宣,合谷,百会,后溪,涌泉,均用泻法;休止期取:坞尾,大椎,太冲,隐白,丰隆,少商。强直一阵挛发作者加:申脉,照海;小发作加:内关,神门,神庭;局限发作加阳陵泉,三阴交;精神运动性发作加神门,巨网,每日1次,留针20分钟,10天为1疗程。 2.耳针 可取胃,皮质下,神门,心,枕,脑点,强刺激手法。每天1次,不留针,10天为1疗程,或用耳穴埋针法。亦可双侧神门穴各注射复方冬眠灵0. lml,每日1次,注射后静卧休息。 3.穴位埋线 双侧丰隆,内关,皮下埋植羊肠线,3个月埋1次,共埋3次。 4.芒针 张维用1尺9寸长的芒针从病人颈项部沿皮循督脉一直透至腰,一针下去连透数穴,每天扎两次,临床有效率达98%,具有取 穴少,得气快,针感强,操作安全,针达病所,疗效显著等特点。 5.头针 取脑电图出现异常放电灶的相应部位或运动区,感觉区作头针治疗,手法为快速、大幅度捻转,隔日1次,30次为1疗程。 以上各种针灸法治疗期间,均不能骤减或停抗痫药物。 推拿按摩预防癫痫 推拿按摩对癫痫有镇惊止抽的作用,使用方法有指天庭,掐十王,掐志龙,掐二人上马,捣小天心,拿曲池,拿肩井,拿委中等。上述手法不一定全部使用,看病人发作得到控制就可以停止。癫痫如果属于痰热并有肝风者,可以采用清心经、清肺经、清肝经、推上三关、推下六府、清天河水、按天突、推天柱、推脊、按丰隆等手法,以清热熄风豁痰。癫痫缓解期属脾胃虚弱者,揉百会,补脾胃,清肝经,揉小天心,揉中脱,摩腹,推脊,揉足三里,以健补脾胃。 1.常用手法 掐法: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,以不划破皮肤为宜。 捣法:用中指指端叩击穴位,相当于“指击法” 拿法:用拇指指端,食指、中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作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键,后者又被称为“五指拿” 揉法:用拇指指端,或食指指端,或中指指端,或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指端,紧附于穴上做和缓回转的按抚动作。还可用鱼际、掌心、掌根作揉法。 2.操作法 掐人中:用掐法取鼻下人中沟上1/3与2/3交界处,掐3~5次。 掐十五:用掐法取五指甲根两侧,用拇指、食指指甲掐,掐3~5次。 掐志龙:用掐法取距中指指甲根正中约0. 1寸,掐3-5次。 掐二人上马:用掐法取手背小指及无名指掌关节后陷中,掐3一5次。 拿曲池:屈肘,肘窝挠侧横纹头至胧骨外上a中点处,以拿法3一5次。 拿肩井:以拿法取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,约3-5次。 拿委中:以拿法取膝后胭横纹中点,约3^-5次。 清心经:取中指螺纹面,自指根向指尖直推约100次。 清肺经:取无名指螺纹面,自指根向指尖直推约100次。 清肝经:取食指螺纹面,自指根向指尖直推约100次。 推上三关:沿前臂挠侧缘,由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向上直推约300次。 推下六腑:沿前臂尺侧缘,神门至少海成一直线,自少海至神门推300次。 清天河水:沿前臂正中,从总筋至洪池(曲泽)成一直线,自总筋至洪池直推300次。 按天突:以中指按揉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. 5寸凹陷中,约30次。 推天柱:沿颈椎棘突,以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推或擦,约100次。 推脊:沿第1胸椎至尾椎推100次左右。 揉百会:取头顶中线与两耳尖联线交会处,揉按约30次。 补脾胃:在拇指螺纹面或拇指挠侧缘,旋推拇指指面或屈其拇指,沿拇指挠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约300次。 揉中脱:揉脐上4寸,约50次。 摩腹:以指摩或掌摩5^-10分钟。 揉足三里:在外膝眼下3寸,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,按揉约30次。 气功预防癫痫 癫痫患者可通过气功的修炼,使体松、心静、息匀,增强真元之气,调和气血脏腑, 制癫痫发作的目的恢复阴阳平衡,从而平抑体内逆冲之气,达到抑其功法繁杂多样,然万法归宗,不离三调。 (一)调身 即调整身体,采取正确的练功姿势。练功的姿势有卧、坐、站、行四类,又以前三者最为常用。 1.卧式 主要有仰卧位和侧卧位。 2.坐式 主要有平坐,靠坐,盘坐,自然坐式。 3.站式 主要有自然式,三圆式,下按式。 要领:应衣带宽松,身体舒适自然,练坐式和站式时,要做到虚领顶劲(头正颈松,百会如悬),沉肩垂肘(两肩松落,两肘松垂),含胸拔背(前胸内含,脊柱挺直)。 (二)调息 指调整呼吸。调息是练功入静的重要前提,只有调息得当,才能达到入静状态。常用的调息法有以下几种: 1.胸式呼吸法 呼吸以胸腔的变化为主,吸气时,胸廓扩张,呼气时胸腔缩小。 2.腹式呼吸法 呼吸以腹部起伏变化为主,是练功最常用的呼吸法。可分为两种:①顺式呼吸:吸气时腹部逐渐隆起,呼气时腹部逐渐凹陷。 ②逆式呼吸:吸气时腹部凹陷,呼气时腹部隆起。这实际上是胸腹结合式呼吸。 3.提肛呼吸法 吸气时,稍用力提起会阴部,呼气时放松,提肛时要用暗劲和意念。 4.节律调整呼吸法 呼吸按某种特定节律进行,多为在呼与吸间加一短暂停顿,如吸一停一呼,吸一呼一停。有较重的心肺疾患及溃疡病大出血者禁用此法。 5.练吸(呼)法 练功时,把注意力放在吸(呼)气上,延长吸(呼)气时间,而呼(吸)气令其自然。 要领:调息应循序渐进,切勿操之过急,开始可用自然呼吸,以逐渐过渡到相应的呼吸法,无论何种呼吸法,均宜练至自然娴熟的地步,进行于有意无意之中,深缓细匀,若有若无。 (三)调心 即调整意念活动,使神气凝敛于内。这是练功的关键一环,也是难练之处。练习时可分别选下列不同方法: 1.意守丹田法 <, 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'Arial'; COLOR: rgb(51,51,51); FONT-SIZE: 14px; mso-spacerun: 'yes'"> 这是最常用,最基本的方法,练习时把意念集中丹田部位(脐下小腹中间部位)。 2.闭目内视法 练功时闭目凝神,意想二目神光内照五脏内腑,温煦四肢百 3.闭目内视法 练功时用意念导引真气,沿身体特定路线周流,如任督二脉十二经脉等。 4.想念默念法 练功时,想象置身于山明水秀的雅境之中,或站于高山之巅、阔海之濒,或神游于苍弯太虚之中,恬淡虚无,身心怡然。亦可口中默念字句,如想海时默念“海”字,或随呼吸默念松、静。所念字句可有特定意义,亦可无特定含义。 要领:调心是练功的髓核,应贯于练习的全过程中,以意念调身,调息。初练者往往杂念不净,心神外驰,稍可收心,又往往昏然欲睡,这种情况除选用适宜的调心方法外,还应树立信心,持之以恒,不急不怠,方能有所收效 |